第二场就梅开二度,第三场教练直接把他挪到前腰,球权全交。
队友一开始用英语icon喊他“Wan”,现在改口“Capitano”。
当地媒体《Sportal》把他写进“欧洲青训精英计划”名单,同页旁边是贝尔格莱德红星和游击队的小孩。
有人算了一笔账:国内同年龄段球员一年正式比赛平均6场,万项到塞尔维亚三个月已经踢了11场,对手普遍大他三到四岁。
差距不是技术,是“被需要”的次数——每一次触球都在决定比赛,肌肉记忆升级成心脏记忆icon。
万项的爸妈是黑龙江icon普通职工,家里没矿,走的还是公派+俱乐部补贴的老路,成本一年不到30万人民币,比某些北京国际一学期学费还低。
塞尔维亚足协已把他列入U17全明星观察名单,如果年底跳级成功,他将成为首位在巴尔干地区拿到职业注册的中国05后。
翻译小姐姐偷偷说,万项睡前还在背塞语单词,“怕教练骂人的时候我听不懂,错过进步机会”。